笃行不怠 勇毅前行
大美襄城书写2022年精彩答卷
栉风沐雨见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
2022年,襄城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襄城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襄城区人大、襄城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坚决打赢打好“四大关键战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美襄城建设阔步前行。
一年来,襄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率先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在全市当了先锋、作了表率。
一年来,襄城始终坚持稳中奋进、跨越赶超,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1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199万美元,增长10.4%;外贸出口1.67亿美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329元和23254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年来,襄城始终坚持产业为基、实体为本,硬核支撑更加牢固。经开区成功获批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调区扩区获得省政府批准,形成余家湖工业园和卧龙工业园“一区两园”新格局;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新增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襄阳北街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襄阳古城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6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2亿元,均位居全市第一。美联广场建成运营,持续开展“襄城八点半”夜经济活动。207、303、305国省干道及隆七路沿线休闲观光农业初具规模,累计发展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3个、农业龙头企业43家。
一年来,襄城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扩大投资,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成功引进常州锂源、湖北维源等9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0个,投资总额617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0个,总投资400亿元;竣工项目39个,总投资133亿元。特困供养人员养护院等45个政策性项目落户襄城,全年共争取资金11亿元,创历史新高。
一年来,襄城始终坚持全域统筹、整体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为城市更新腾出净地3737亩,1794户征迁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向阳路东段等12条道路竣工通车。完成14处易涝片区、20处积水点改造和8处管网清疏。改造26个老旧小区。打赢打好擦亮城镇关键战役,卧龙镇荣获全市擦亮城镇示范镇。115个美丽乡村建设完美收官。尹集乡践行“共同缔造”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在城区排名第一。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肖冲村成功申报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
一年来,襄城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内生动力加速释放。出台《襄城区支持市场主体发展若干政策》,减税缓税降费5.96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27万户,新增“四上”企业48家。“构建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一体四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两项改革事项,受到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通报表扬。区综治中心成为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标杆。
一年来,襄城始终坚持为民惠民、共同缔造,民生福祉增进殷实。城镇新增就业16956人,襄城区获评全省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每月提标20元,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所、义务教育学校2所,完成19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欧庙卫生院提档升级项目全面完工。襄城区图书馆揭牌投入使用。中山巷社区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一年来,襄城区政府始终坚持转变职能、践行法治,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作风建设“奋进年”活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与此同时,供销、档案、保密和国防动员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作出了新贡献。
“五区”建设成就新襄城
回望奋斗路,展望新征程。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襄城区将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开创襄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聚焦转型升级 推动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着力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
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化工、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开展产业链上下游项目精准招商,全力推进湖北锂源等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园区产值突破400亿元;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以上,积极支持凌晟药业等上市;谋划推进卧龙工业园路网、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擦亮文旅产业品牌,以打造全域旅游核心区为目标,确保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支持唐城争创国家5A级景区、黄家湾争创国家4A级景区。持续实施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提升计划,建成管家巷历史文化街区。全面延伸文旅产业链条,加强旅游宣传营销。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抓好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高端商贸、健康养老、人力资源等产业。积极融入全市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引导大型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等向庞公新区集聚,推动联通5G大数据总部项目在襄城区落地,培育尹集大学城商圈。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确保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85个以上,争取在谈项目尽快落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推进147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争全年竣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40个以上;力争全年到位政策项目资金增长15%以上。
聚焦城乡融合 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着力建设宜居生活样板区
让城市更有品位,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深入推进高效能城市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铁佛寺路、沈湾路、603环山路等14条市政道路工程,全力保障襄南高速、新207国道建设尽快完工。完成习家池泄洪通道、市政管网整治等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启动襄南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推进襄水岸线生态修复“一带五区”建设,建成4平方公里襄水源生态保护地,启动建设岘首山景区。让城镇更具特色,扎实推进“擦亮城镇关键战役”。卧龙镇突出打造农旅文融合特色小镇,欧庙镇突出打造产城融合特色小镇,尹集乡突出打造“襄宜南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让环境更加优美,抓好大气污染防治,保障水生态安全,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做好“增绿”大文章,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
聚焦强农固本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严守耕地红线,加强“两品一标”品牌认证,推动凤雏蛋鸡养殖二期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尽快建成,支持卧龙山药合作社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全年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15家以上;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提档升级305省道乡村旅游等4条精品线路。加快补齐“两基”短板,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一批乡村风貌示范带;开展新一轮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行动;健全农村固体废弃物回收体系、农村快递物流服务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网点向农村布局。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规范和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鼓励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力争三分之一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完善农民利益长效联结机制,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聚焦精准精细 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效 着力建设营商环境先行区
持续开展市场主体大走访行动,及时了解各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诉求,帮助解决证照办理、劳务用工、融资需求、政策落实等“急难愁盼”问题。深入开展助企纾困行动,认真落实《襄城区支持市场主体发展若干政策》,设立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推动更多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确保财政补贴等惠企政策落实到位;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行动,落实“五个一”包保机制。扎实开展“两网建设”提升行动,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着力把区城运中心打造成为一体联动指挥中心、智能决策分析中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余家湖街道、古城街道、隆中街道、真武山街道便民服务大厅标准化服务水平,区乡(镇办)两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比例达100%;围绕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54个“一件事”联办,继续推进“一窗通办”,区乡(镇办)两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占比不低于70%,开展网上智能导办和政务服务电子地图建设,全流程网办比例不低于80%。
聚焦共建共享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着力建设共同缔造幸福区
共同缔造美好家园,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打造一批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等不同类型的共同缔造试点,扎实推进闸口社区省级试点,柳子山社区、柳林村等10个区级“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建设。协调推进民生事业,推进教联体建设,加快学前教育扩容提质,提升学前教育“两个占比”;完善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广泛开展“文化惠民”、体育赛事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兜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坚决守好安全底线,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狠抓安全生产,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开展常态化安全生产巡查,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地质灾害防治;实施食品安全、药品安全提升行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防危害公共安全突发事件。
2023年政府工作 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争当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持续打赢打好“四大关键战役”,坚持全员抓招商、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旅游、强力抓农业、着力抓环境,努力把襄城建设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区、宜居生活样板区、乡村振兴示范区、营商环境先行区、共同缔造幸福区(简称五抓五建),全面开启中部地区最美城区建设新征程。
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
外贸出口增长10.5%;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
1、完成15个老旧小区改造。
2、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96套。
3、完成180个老旧小区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
4、启动麒麟中学建设;完成3所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建成1所公办幼儿园。
5、新建10个老年人幸福食堂,或依托现有公共餐饮企业等助餐服务单位,为老年人低偿提供现场就餐或送餐到家服务。
6、建设社区文体场所10个,新增智能化健身器材10套。
7、绘制全区183个政务服务大厅地图,推进190个高频事项“网上办”。
8、推动襄城区人民医院一期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9、开展新生儿五种遗传代谢病和听力免费筛查,为4万名适龄妇女开展宫颈癌免费筛查。
10、建成区特困供养人员养护院,提供200张床位;建成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400张,为群众提供优质养老公共服务。
来源:襄阳日报 韩秀嫣 唐姗姗
相关阅读
2023-07-21 10:07:11
2023-07-21 10:06:03
2023-07-21 10:04:38
2023-07-21 10:03:34
2023-07-21 10:02:11
2023-07-21 10:01:04
2023-07-21 09:59:54
2023-07-21 09: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