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城区聚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基础、优化乡村治理,坚持打赢打好乡村振兴关键战役。同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欧庙镇、卧龙镇为重点,大力实施拆除一批、建设一批、完善一批、开发一批等“四个一批”举措,打赢打好擦亮城镇关键战役。
如今,尹集乡获评全国文明乡镇,卧龙镇获评国家卫生乡镇,欧庙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高湾村、花栎木店村获评全国文明村,肖冲村、柳林村等村跻身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重视特色凝聚要素 镇区环境焕然一新
“现在石堰路口终于不堵车了”“再也不怕下大雨了”……近日,在卧龙镇,居民们对石堰路入口改造升级工程赞不绝口。
过去,卧龙镇区入口处道路狭窄、地势偏低,车辆易拥堵,遇到强降雨天气,雨水总是倒灌进居民家中。
小问题反映大民生。了解居民需求后,卧龙镇立刻实施镇区入口处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专项工作:扩宽镇区入口并对破损路面进行修复及刷黑;铺装雨水管网;设计并建设港湾式公交站台;铺装人行道,加铺花坛路沿石……顺利解决困扰卧龙镇居民的难题。
石堰路口改造升级工作只是卧龙镇“擦亮城镇”工作的缩影。今年,卧龙镇积极谋划“擦亮城镇”工作,设施建设和产业振兴两手齐抓。一方面谋划实施石堰路改造升级、孔明路建设等一批镇区路网建设项目,提升镇区功能品位;一方面积极推动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及两条配套道路建设项目,对接邀请韵生航天科技、宇清锻造等有意向入驻企业,并根据企业需求合理编制完成了工业厂房强排方案和建设方案。
镜头转向欧庙镇,镇区北侧中医药产业振兴基地项目已完成招标,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大营村村委会前4000平米全民健身中心已完成场地建设和健身设备器材安装并投入使用,32米大街北延伸段、园区南2号路延伸段、欧周路亮化和建设大道综合整治等民生项目不断推进落实。
“在‘擦亮城镇’过程中,没有大拆大建而是修旧如旧,既考虑成本又考虑效果。”欧庙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镇补齐功能短板,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坚持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展“速度”与“温度”兼备。
城镇处于城乡交会处,是乡村的经济中心、治理中心和服务中心。
襄城区打赢打好“擦亮城镇”关键战役,打造全市地标型卫星镇。坚持规划先行,注重民心所盼,立足地方特色,强化环境和秩序整治。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探索建立城镇“网格化+街长制”等机制。树立经营城市理念,以县城的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卧龙镇突出打造“农旅文融合特色小镇”,欧庙镇突出打造“产城融合特色小镇”,推动镇区集要素、促善治,改旧貌、换新颜。
如今,城镇发展正焕发勃勃生机。
补齐短板培育产业 美丽乡村纵深发展
走进尹集乡白云村五组,门前花园颜色鲜艳,平坦整洁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文化广场上村民闲话、散步,各得其乐……
据了解,白云村五组过去内部环境整洁,但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狭窄,缺少村民活动休闲空间,缺少绿化。今年3月,白云村扩宽新建2200米村庄道路及排水管网,种植绿植500平方米,安装路灯58盏,修建一处文化广场,整体环境得到明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大幅上涨。
“现在花草树木更多,整个村子更像个大公园。”村民闫旭感叹不已。
襄城区不仅推动“两基”建设打造美丽环境,更借此契机发展“美丽经济”。
在尹集乡姚庵村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白墙灰瓦、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颇具特色。
“基地建有党员教育培训中心,配套建有1个大会议室、3个中型会议室、2个小会议室,可同时容纳200人接受培训。”姚庵村党委书记吴兴兰介绍说。
今年4月,以文旅兴村的姚庵村,立足冬季愁客源的问题,听取市委统战部帮扶工作专班的建议。
在专班指导、帮助下,姚庵村前往谷城县堰河村、老君山村考察学习,顺利申报培训基地资质,确定基地建设方案,最终成功打造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自基地建成以来,村里已经接待各类培训团体40批次近1000人次。
近年来,姚庵村依托全域推进乡村文旅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一冲、一岭、两区、多园、十景”产业发展格局,“一月一景”的特色文旅产业兴旺发展,成为襄城区打赢打好乡村振兴关键战役的漂亮一仗。
襄城区坚持打赢打好乡村振兴关键战役,打造汉江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坚持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做大做强都市农业,依托“近郊圈”做活休闲农业,立足“中郊圈”做大蔬菜产业,开辟“远郊圈”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
纵深发展之下,襄城区培植了姚庵、肖冲、白云人家等一批“一村一特”乡村旅游示范点,启动建设了305省道乡村旅游、207国道红色文化、隆七路田园风光以及康渭路农事体验等4条精品线,通过尹集片城郊乡村游升级版、卧龙片美丽乡村田园风光带、欧庙片区域绿化美丽提升打造,魏湾村、袁巷村等村“两基”建设面貌焕然一新,千弓村、谭庄村等村产业兴旺,形成具有襄城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城乡一体创新管理 共建共享幸福生活
在尹集乡木桥村有间“共享社”,可为村民提供免费理发、缝纫和休闲娱乐等服务。如今,在襄城区大力支持下,“共享社”又延伸出了新功能。
幸福食堂就是其中一项。木桥村村干部入户走访了解到,村里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突出。为此,村里多次召集村民代表和乡贤商议,决定建设幸福食堂,村民就餐只收取成本价。
“乡贤给我们捐赠一部分资金,场地是由本村村民无偿提供,厨房的用具也都是本村村民捐赠。开放以后,本村村民家里的粮、油、菜,吃不完的都会提供到幸福食堂里面来。后期,部分志愿者会积极参与食堂卫生维护,共同管理。”木桥村党支部书记徐和东介绍说,预计12月底幸福食堂将正式投入使用。
城乡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
襄城区探索城乡管理的新路子和新模式,让群众自己参与进来,组织带动群众参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形成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的良好局面。
“我们在欧庙已经生活了几十年,这里的情况我们最熟悉,乡亲们的健康由我们来守护!”欧庙镇老年大学校长张秀娟,组织全体学员成立“银发志愿服务队”,尽其所能发挥余热,贡献“银发”力量服务乡民。
“有了议事小广场,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法律法规相关问题,都可以当面向民警同志请教。”尹集乡村民董万峰告诉记者。尹集乡派出所积极搭建议事小广场,邀请村民、村委和乡贤,通过多元议事共同化解纠纷矛盾,进一步延伸基层社会治理末梢。
与此同时,襄城区还通过面向社会发布“乡村振兴顾问”招募书、号召城市社区动员“双报到”党员踊跃报名等方式,招募乡村振兴顾问31名。以结对共建促乡村发展,实施“牵手行动”,通过村村结对、村社结对、村企结对、村贤结对,实现以城带乡、村企共建、村贤互帮,汇聚乡村振兴合力。
如今,城乡融合美如画,共富共享兴蓝图。一个城镇繁华、乡村和美、生活幸福的襄城扑面而来。
来源:襄阳日报 韩秀嫣 唐姗姗 李春秋 王俊刚
相关阅读
2023-07-21 10:07:11
2023-07-21 10:06:03
2023-07-21 10:04:38
2023-07-21 10:03:34
2023-07-21 10:02:11
2023-07-21 10:01:04
2023-07-21 09:59:54
2023-07-21 09: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