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河南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做好稳增收防返贫必答题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23 08:09:21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去年以来,河南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2021年度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河南被综合评价为“好”等次。

  健全联农带农机制

  “看咱们大棚的哈密瓜、西红柿个头多大,有颜值还能卖出好价钱。”近日,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冯营乡李寨村占地412亩、有218个日光大棚的蔬菜种植基地里,脱贫户刘霞与十几名村民正忙着采摘成熟的哈密瓜和西红柿。

  刘霞告诉记者,家里的3.6亩地入股蔬菜种植基地,除了每亩每年900元的固定收入,她平日在基地浇水、摘菜、装车每天也能收入六七十元。这是刘霞的日常工作,也是河南稳增收防返贫的一个缩影。

  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河南致力于规范提升脱贫地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脱贫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我的桃园有11亩,种植黄金蜜桃。桃花开的时候有很多游客来玩。昨天刚发布黄金蜜桃成熟的信息,今天很多人就来桃园采摘。”日前,在驻马店市汝南县板店乡苏庄村桃园里,桃园负责人苏旺说。

  近年来,板店乡着力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林果”上下功夫,目前已发展黄金梨、黄金蜜桃等优质林果5000多亩,年产值5000多万元。“发展林果产业美了乡村、富了村民,优质林果已经成为我们乡的特色富民产业。”板店乡党委书记张冬表示。

  目前,河南全省53个脱贫县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10.5万家,占全省的53.6%;家庭农场12.53万家,占全省的47.8%;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90家,占全省的34%,“龙头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监测对象)+金融”等模式有力推广。

  同时,河南持续开展田园增收、养殖富民、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去年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57.87%,今年力争提高到6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省谋划产业项目3647个,已开工3629个,开工率99.51%,已拨付资金64.83亿元。去年以来,河南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31.33亿元,支持39.2万脱贫户发展生产,并持续推进精准扶贫企业贷,发放贷款79.93亿元,支持帮带企业1220个,带动14.11万脱贫户增收。

  做好监测消除风险

  位于豫皖交接处的沈丘县曾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4年,沈丘县有贫困村159个,301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8月份,该县实现整体脱贫,成为河南省率先脱贫摘帽的县市之一。

  2019年以来,沈丘县精准界定稳脱贫、防返贫、不致贫人员底子,建立县、乡、村三级台账清单,各帮扶人每月定期对“三类人群”进行走访,及时更新信息,全面监测“三类人群”生产生活状况,做到精准帮扶。

  “我们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沈丘县委书记田庆杰告诉记者,近年来,沈丘县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发展产业增收、政策兜底,多措并举推动“三类人群”增加收入。

  在安置就业方面,该县赵德营镇程寨村村民刘妞是个例子。刘妞告诉记者,她下肢2级残疾,基本丧失了正常劳动能力。在镇、村两级政府的帮助下,她干起了手工编制珠链,现在月收入3000多元。

  在政策兜底方面,沈丘县委巡察办、纪委组成监督专班,在监督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企带企用帮扶范围,确保每户至少有2项以上增收措施链接。

  今年4月下旬至6月中旬,河南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确保符合监测对象条件的应纳尽纳;对每户监测对象及时明确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作为帮扶责任人,定期入户走访,坚持精准施策,确保有人管、管到位;对符合风险消除标准的监测对象,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

  加大力度巩固成果

  天刚蒙蒙亮,漯河市源汇区问十乡宋庄村村民宋付贯和妻子师风仙就来到村头的蔬菜大棚,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这片大棚是宋庄村两年前建成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因为30多岁的儿子患病生活不能自理,宋付贯夫妻二人无法外出务工,一家人的日子一度比较艰难。村里建成农业产业园后,宋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肖科便第一时间推荐他们来这里上班。“蔬菜大棚不仅让宋庄村产业兴旺,还提升了村民收入,与宋付贯一起来产业园上班的村民就有五六十人。”说起建设产业园的资金来源,李肖科说,当时区、乡两级政府通过协调扶贫资金、发展集体专项资金等涉农资金,帮助宋庄村建成占地220多亩、投资700多万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作为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河南还充分挖掘帮扶车间带动就业潜力,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村集体经济增加。数据显示,河南全省现有就业帮扶车间3826个,以服装、玩具、电子元件、手工编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带动就业11.85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4.04万人,占用工人数的34.1%,人均月工资2000元以上,有力支撑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河南还强化技能培训,实施“雨露计划”,上半年全省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230.59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9.8%。

  同时,河南坚持省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各级定点帮扶、市县结对帮扶、校地结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继续开展。持续加强队伍建设,现有驻村工作队1.3万个,驻村干部4.62万人,其中第一书记1.33万人。加大乡村振兴领域干部培训力度,上半年全省分级分类培训24.45万人次,乡村振兴领域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坚持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工作。目前全省37.55万个扶贫项目资产全部完成清产核资、确权登记,资产总规模达1228.23亿元。河南建设光伏扶贫电站20005座,总装机容量267.6万千瓦,覆盖40.6万脱贫户。

  “下一步,我们将把脱贫地区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强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主体产业发展能力和生产经营水平;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形成企业、农民合作社和脱贫户、小农户在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郭奎立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或其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相关阅读

  “太好了,家门口的讲习班终于开课了,家里的‘神兽’有人管,我也好安心上班。”近日,家住长沙县湘龙街道盘龙社区的张女士说起“家门口&rd[详细]

2023-07-21 10:07:11

  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想法。2023年7月20日上午,岳麓区洋湖街道白庙子社区邀请长沙市岳麓区羽翼心理服务中心莫成开展“青听心语&rdq[详细]

2023-07-21 10:06:03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共建共享法治社会意识,普及民法典基本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3年7月20日上午,岳麓区司法局洋湖司法所联合蓝天村在洋湖明园小区开展长沙市[详细]

2023-07-21 10:04:38

  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2023年7月20日,湖南湘江新区莲花镇司法所组织5名大学生来到莲花镇云集村马湖塘组法治文化广场[详细]

2023-07-21 10:03:34

  “百家春超市每月赞助奶粉一罐”“我提供免费家庭水电维修,比如水龙头、灯、门,总之他家坏的东西,我尽力负责完成,做出我该做的事情”“庖[详细]

2023-07-21 10:02:11

  为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加强非法集资源头治理,提高广大群众对非法集资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2023年7月19日,天心区赤岭路街道新丰社区在辖区开展以“提高风险防[详细]

2023-07-21 10:01:04

  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非遗文化,丰富辖区青少年课外生活及兴趣爱好,增强未成年人身体素质,2023年7月7日,长沙市天心区文源街道梅岭社区[详细]

2023-07-21 09:59:54

团员志愿者带领青少年追寻红色足迹青少年们认真聆听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为激励新一代青年与时俱进,进一步了解湖南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重温往昔峥嵘岁月,使广大青少[详细]

2023-07-21 09:56:56

  • 湘ICP备2023011976号
  • 稿件投诉:2132650680@qq.com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