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仪式感对于许多新人来说,象征着美好、责任,也见证了誓言许下的瞬间。但在一段时间内,伴随而来的是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2018年起,民政部将婚俗改革纳入日程重点推进,扭转社会风气。如何破除婚俗陋习?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新田村交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答卷。
婚俗改革为爱“减负” 树立新规共建淳朴乡风
去年春天,新田村村民彭桂霞的家中贴上了红喜字、挂上了红对联,他还添置了许多新家具,想给马上要结婚的儿子红红火火地操办一场婚宴。

“我儿子今年27岁,去年四五月份结婚,村上派人到我家来劝导,说尽量不要大搞。”彭桂霞说。一边是自己的儿子,一边是村上移风易俗的号召,应该如何选择?
经过村上不断地做工作,思考许久之后,彭桂霞决定响应政策的号召。

“我们村家家户户子女结婚,按照原来的规矩都是要大搞,有攀比现象。为此,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大办喜事的进行劝导。”新田村党总支副书记、红白理事会成员沈建明表示,“困难肯定也有,这些年已经形成了不良风气,要想一下子扭转过来有点难度,但肯定会继续坚持。”
为完全更新村民的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除了红白理事会外,新田村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移风易俗工作模式。
“我们建立了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发挥‘三会’作用,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还有一支移风易俗的宣讲队,借助区域优势,让老师到村里来授课,引导村民。”村党总支委员、民委委员周微表示,“人情少了,但红喜事的幸福指数没有少。”

开支减少了、观念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这些年,新田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长沙市移风易俗典范村”等,移旧俗、除陋习的良好社会风尚传到了村里的每个角落。
新风尚唤醒老情结 艺术团吹起文明乡风
除了婚事,过寿也是许多家庭非常重要的喜事之一。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以身作则的党员干部让喜事新办深入人心。

五福村五福临门艺术团团长彭宁介绍,艺术团成立七八年了,由村民自发组织,成员都是本村人。平日里,村上有什么移风易俗宣讲会,艺术团便会到场用通俗易懂的快板、长沙弹词等节目给乡亲们宣讲。除此之外,要是有人家里碰上了喜事儿,大家伙也会请艺术团来助助兴。
“有些红白喜事都让我们去热闹一下,我们也是免费为他们服务,主家都很乐意。因为我们参加多次活动,有时候还得奖,得奖的经费就会用在添置乐器服装道具上,这样移风易俗开支也小一些。”彭宁说。
为了带动更多人加入移风易俗的队伍,五福村的党员、村干部也以身作则,为村民们做好榜样。
去年是唐玲父亲八十岁大寿,按照以前的规矩,过寿当天应该好好办一次寿宴,让家里边儿热闹热闹,也能让老人们“有面儿”,但唐玲一家没有这么做。
“第一老人比较节俭,不喜欢大操大办;第二我从2000年起一直是村干部,2015年我发起移风易俗,一直在倡导这个事情,我在职的时候,妈妈过七十岁生日没有办寿宴,爸爸去年八十岁也没办,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唐玲表示。
作为党员干部,唐玲还把这一思想传递给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让勤俭节约的家风家教继续传承下去。
喜事新办,减轻了“人情债”,丰富了生活。像唐玲这样接受了新观念的人在五福村越来越多,村里也探索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更多人加入其中。
“全村范围内如果有不办寿宴的,我们会在年底给他们举办集体生日礼。”五福村党总支部支部委员黄蓉表示,“下一步我们会在引导宣传方面创新思路,让村民认识到移风易俗工作是一定要抓,而且也是要抓下去的一个事情。”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不少人的思想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喜事新办、勤俭节约也正逐步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了喜事“减负”,幸福“加分”。
相关阅读
2023-07-21 10:07:11
2023-07-21 10:06:03
2023-07-21 10:04:38
2023-07-21 10:03:34
2023-07-21 10:02:11
2023-07-21 10:01:04
2023-07-21 09:59:54
2023-07-21 09:56:56